Skip to menu

SCROLL TO TOP

EDUCACIÓN DE GENIO ACUPUNTURA

Genio Education te permite convertirte en un acupunturista con manos mágicas.

2024.03.24 09:03

腕踝针的创立与发展

wen
Leídos 4 Comentario 0

腕踝针的创立与发展

 

5802728b61e8e1553d56bc90226404c.png

 

 

     腕踝针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以下简称“长海医院”)张心曙(1923—2014)于1966年至1975年,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病症经验基础上,受经络学说、传统针刺法、耳针疗法的启发,结合人体胚胎发育的生物进化过程和神经反射调整原理,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总结而来。

 

这一疗法的起源及探索过程与张心曙当时的工作、环境背景、历史条件和机遇有关。

 

一、腕踝针的探索源于电刺激疗法

对腕踝针的早期探索是从电刺激疗法开始的。

 

1950年代初张心曙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留校分配到长海医院内科工作;1951年因医院分科发展需要,被分到神经科以精神病学为专业,任住院医师,负责管理精神病房并担任门诊工作。1952年他曾赴南京精神病防治院进修1年,在那里学习了电休克疗法。

 

当时医疗条件差,药物少,门诊只能用些陈旧药品处理一些常见患者,即使摄X线片都有一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想到中医疗法,尤其是针灸疗法,但传统针刺治疗时,要求达到酸胀等感觉才有效果,因此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1966年初,长海医院神经科病房收进一例两下肢强直性瘫痪的男性青年患者,诊断为“癔症性肢瘫”,正准备请中医科医生会诊进行针灸治疗。

 

当时正处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精神病院推行电刺激疗法治疗癔症性疾病。当时有一位从某部队精神病院来长海医院神经科进修的精神科医生,见此患者后,介绍了该院应用电休克机行电刺激疗法治疗癔症性肢瘫的经验。实施该方法首先向患者做好对治疗的认识工作,使其愿意配合治疗,并树立起该患者能够治好病的信心,然后再进行治疗。当时用的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电休克机,治疗时将两个直径约3 cm的圆形电极放在一侧小腿相对的两侧,用强电流通电约1秒,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对两侧小腿进行电刺激。患者会因强刺激引起瘫肢收缩,全身挣扎,故事先要有两人按住患者下肢,要求达到一次治疗成功,使瘫痪消除的目的,并认为若电流强度低,应用该方法治疗时就无效。于是张心曙在科内几位医生的配合下请这位进修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通电时患者痛得大叫,全身挣扎,而治疗后患者竟能下床走路,原有膝关节痛及腿部感觉麻木也同时消失。

 

这次治疗触发了张心曙的思索,认为这种疗法确有一定疗效,但其缺点是刺激过强,非一般患者所能忍受,癔症性肢瘫病例在平时毕竟少见,但门诊中关节痛及感觉障碍甚多,且无特殊疗法,若能改进这种疗法,使之适用于这类患者就方便多了。

 

当时完全没有定向的计划,也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探索,将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尤其在探索初期,因受当时重重困难的环境影响,进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如此,张心曙并没有放弃探索的希望。从1966年初开始,环境较平稳,张心曙尚有机会在全科几位医护同事的协助下进行了近半年的探索。1966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张心曙遭受批斗、隔离和监督劳动长达6年,至19722月才恢复正常的医务工作。但有时在科室医生人手紧张时,也被要求参加病房值班和门诊等医疗工作。在此期间,虽然张心曙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但他对电刺激疗法的探索和研究工作仍间断地进行着。1969年春,第二军医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奉命调防到西安,医疗仪器不能带走,对电刺激疗法的探索被迫中止。

 

1966年初至1968年底是腕踝针疗法探索的第一阶段,应用的是经皮电刺激疗法。

 

如前所述,用电刺激疗法时,刺激器的两个电极放在一条瘫肢小腿两侧相对的位置,用强电流刺激,通电时间1秒,才能产生疗效。也就是可认为疗效的产生与电流强度、电极位置及通电时间有关。为使一般患者能够接受电刺激治疗,在以取得疗效为首要条件的情况下,张心曙进行了以下逐步试探。

 

(一)电流强度及电极位置对疗效的影响

 

起初通电治疗时,两个电极放在瘫肢相同位置的两侧,电流在电场中的流向与瘫肢内纵行的神经、肌肉纤维等组织呈垂直穿透关系,接触面小,单位刺激强度也就小,以致电流强度必须大才能产生疗效。考虑到能够获得疗效所需的电流强度可能与电极的位置有关,设想若将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可能用较小电流强度就能获得疗效。于是试将电流强度从原来的60mA降低至40mA,通电时间仍为1秒。治疗上半身病症时,将两个电极放在合谷与内关穴处;治疗下半身病症时,将两个电极放在梁丘和足三里穴处。在科内几位医护同事的协助下,张心曙应用该方法开始对门诊患者试治,并获得一定疗效。在19661—6月治疗的231例患者中,有肢瘫、关节痛、各型感觉障碍、皮肤瘙痒、癔症等,获得显效与痊愈139例(60%),好转67例(29%),无效25例(11%),总有效率89%。治疗结果提示:①改变电极位置,将两电极从横放改为沿纵轴放,即使用较低的电流强度刺激,在患者能够忍受的情况下,仍能获得疗效。②局部刺激不仅对邻近的病症有效,对远距离的病症也有效。③由于减弱了电流强度,患者能忍受,也就更有利于探索扩大试用范围。在半年试治过程中,根据患者对电刺激的不同反应及疗效比较,在能获得疗效的前提下,张心曙发现将电流强度从40 mA再逐渐降至15mA时,对有些轻症病例仍能获得疗效,但降至10 mA时仅有轻微疗效。调节电流强度后通电时间仍设定为1秒。

 

(二)通电时间及电极位置对疗效的影响

 

由于电流强度减低,患者完全能忍受,若一次短暂通电未能达到疗效,这可能与刺激点离病症部位过远、刺激时间过短有关。以后试将电极放在病症附近,相当于“阿是”穴处,并延长刺激时间给予持续刺激,此种方法竟也能获得疗效,因此也成为一个新发现。但应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具有如下缺点:①用减弱的电流强度对表浅的局部病症治疗时虽能有效,但对深部的病痛,如腰痛,电流强度就需要加强到患者感觉电流能深入到痛感处才能有效,对范围较广的病症疗效也甚微。②不能将电极放在头部或心区,以免引起头晕、影响心脏正常搏动等不良反应。③治疗时患者需要脱衣服,在寒冷季节无取暖设备情况下应用不方便。④电极位置凌乱,总结不出规律来。所以认为按“阿是”穴方式放置电极也不是理想的方法。

 

至此,电流强度和通电方式确定了,剩下的是电极放置的位置问题,以及能否找出应用方便简单的规律来。但如何确定电极位置和寻找应用规律,是先定电极位置后找规律,还是先找规律后定电极位置?理想的电极位置应放在哪里?应用方便简单的规律又是怎样?这些问题在当时成为思考的中心。张心曙经反复分析比较后认为,电极刺激点是固定的,应用的规律是灵活的,只有先找出刺激点才能摸索出规律来。

 

(三)耳针的启发

 

当思考集中到一点时常会产生各种联想,张心曙在比较中想到了中医的耳针疗法。耳郭那么狭小的部位与身体各部都有联系,针刺不同的点能对身体远处的不同病症起治疗作用,这对张心曙来说是个启发。但耳郭那么狭小,治疗点又密集,虽然针刺可以,但却放不下一直径为3 cm的圆形电极,使用也不方便。因此,耳郭也不是理想部位。不过狭小的耳郭能与身体各部联系,这种模式仍值得应用。那么,身体外表除耳郭外何处还有既狭小且使用方便又可放置电极的部位呢?于是张心曙联想到腕和踝。该部位比较理想,理由是:①腕和踝部位狭小,根据经络学说,腕和踝各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通过,并与身体的不同部位相联系,可作为借鉴。②应用方便,不必脱衣服,只要露出腕和踝部即可。③表面平坦,可以放电极。④研究初期曾有过利用腕部的治疗经验。由此,张心曙确定了腕和踝部为放置电极的理想部位。在腕部做治疗时,两个电极仍分别放在针灸常用穴的合谷与内关穴;下肢的踝与腕相当,电极不应放在膝部附近的梁丘和足三里,而应下移至踝,于是将一个电极放在足的第1、第2趾间的“行间”穴,另一电极放在踝上内侧面中央的“三阴交”处。

 

(四)作用电极与无作用电极

 

用以上方法,开始时只刻板地将一对电极放在腕或踝的固定位置通电治疗。有一次遇到一例右上臂外侧感觉麻木的患者,当电极放在合谷与内关位置通电治疗时感觉并无变化,但将内关位置电极移至外关位置时,即电极处于与麻木症状同一侧面通电时,患者的麻木感立即消失。由此表明:两个电极中一个是作用电极,另一个是无作用电极,当作用电极处于病症所在的相应位置时才起治疗作用,否则不起作用。踝部的情况也是如此。但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又进一步发现,两个电极属于作用或无作用并不固定,起决定作用的在于是否移动,即同一个电极,当其不移动时可以是无作用,但根据症状部位,需要移动刺激点时,就成为作用电极,因此,电极的“作用”与“无作用”只能看成相对而非绝对,名虽“无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却可转变为“作用”。

 

(五)作用电极在腕踝部平面位置移动时所引起的变化

 

既然电极作用在腕部内外侧有以上的现象,那么在内外侧的同一平面上是否有不同作用呢?

 

电刺激的电流强度减弱后,在持续通电刺激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完全能忍受,这样就可以使作用电极在环绕腕及踝的一圈皮肤上移动,观察在不同刺激点对身体各部的治疗效应。

 

在传统中医学中,针灸的治疗原则是循经取穴。在腕踝部,阴阳面各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通过,分布全身体表和内脏,每条经脉上都有其所属的穴位。治病时常选用几个主穴和配穴。但何谓主穴?何谓配穴?既有主穴又何须配穴?如何决定主与配的角色?且对同一种病症的治疗穴位的选择各家不一,经络的循行路线错综复杂,初学者不易掌握。按经络学说治病的方法是中国医学数千年来的传统,积累了许多独特宝贵的经验,但对初学者、从事西医学者来说,学习与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当时考虑到若能在腕踝部按疾病症状所出现的部位探索出有效的治疗刺激点来,再加以归纳,从而总结出可循的规律来就简单了,应用起来也就方便了。

 

为此,就必须将电极缩小才有可能实现,于是张心曙将电极直经由原来的3 cm缩小到1 cm。在征得门诊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试治,并记录各刺激点对身体不同部位所出现的症状治疗是否有效。对有效反应的刺激点,张心曙会在其他有同类症状的病例做重复跟踪试治,以确定其可靠性。结果发现腕部刺激点对横膈以上病症起作用;踝部刺激点对横膈以下的病症起作用。在试治过程中,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最灵敏,而疼痛又是最常见的症状,故在以后的探索中多以对疼痛的疗效为指标。

 

多次重复的跟踪测试及阶段总结,张心曙发现靠近身体前正中线且位于上半身的病症,如前额痛、眼痛、鼻塞、咽喉痛等,电极要放在症状出现的同侧腕部掌面近小指侧才显效;病症在前正中线且位于下半身的,如上腹痛、痛经,电极要放在踝部跟腱内缘;近后中线的病症,如后头痛,电极要放在腕背的小指侧;腰痛时电极要放在跟腱外缘处才显效;位于身体侧面的病症,如耳痛,电极要放在腕内外面交界的桡骨缘上;膝关节痛时,电极要放在踝内外面交界的胫前肌上才显效。但这些都是正中线与边缘部分的病症,若病症介于两者之间,其刺激点是否要放在中间呢?例如,哮喘是肺的疾患,肺在胸的两侧,如按推测,电极该放在腕掌面的中央才能见效。在一次急诊的机会中,遇到一女孩哮喘急性发作,张心曙赶紧搬来电刺激机,将作用电极置于腕的内侧时,咳嗽虽有减轻,但哮喘并无变化,待将电极移至腕中央时,患者即感胸闷减轻,肺部哮鸣音也逐步减轻甚至逐渐消退。以上临床治疗大致提示腕踝部的内外面与身体的前后面相对应。如作反向推测,当身体某部出现不适症状时,也可以在腕或踝找到相应的刺激点。

 

这种腕和踝与躯体的对应关系,或许就是张心曙所要寻求的规律的初步模式了。但这样的刺激点与症状部位的对应关系,应该如何理解?它既不能用神经解剖学观点解释,也不符合经络走向,张心曙在长时期的思索中,仍然不得其解。因此,张心曙在困难中求助于设想。

 

(六)设想从生物的进化求解答

 

1.身体向纵发展 生物的进化从无脊椎动物发展到有脊椎动物,又从无肢向有肢发展,随着生物的进化,躯体功能也逐步延伸且变得灵活。人在胚胎发育期重复着生物进化的历史演变。受精卵发育成球形囊胚后逐渐向纵延伸呈圆柱形。这种纵的延伸,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虽然内部结构变得复杂化,但其方式不变。胎儿发育至1个月后,从躯干的上下端发出上下肢芽,日后发育成为上下肢,增强了生命的灵活性并增加了生存技能,因此,肢体与躯体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2.从阴阳面看身体发展 身体分阴阳面是生物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的共同现象。用阴阳面观点看人从胎儿期身体发育的朝向,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躯干和上下肢呈怀抱卷曲状态,均是内侧为阴,外侧为阳。随着胎儿的成长,胎儿身体逐渐伸展,出生后则腹侧为阴,背侧为阳。直立后躯体前为阴后为阳,但上下肢仍为内侧为阴,外侧为阳,这是为了加强肢体活动功能的需要。实际上,身体的阴阳面朝向始终没有变,只不过因体位的改变使躯体和四肢的朝向关系发生了变化。如果倒过来看,以躯体为基准,将上下肢的朝向与躯体保持一致,并左右侧靠拢,合拢处与身体的前后中线相当,整个身体又如胎儿的原始形态而呈圆柱形。由此可以看出上下肢与躯体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上下肢的出现即体现了躯体功能的延伸,延伸出来的肢体越向肢端,则末梢神经就越多,无髓鞘纤维也变得越多,对刺激的反应也就越灵敏。因此,在腕踝部对神经进行刺激,能够激起身体对应部位的反应。

 

3.阴阳面的纵型分层 圆形的受精卵在发展中既呈纵型延伸,又有阴阳面朝向,必然具有由阳趋向阴的分层排列,犹如地球对着太阳有热带、温带、寒带之分。生物界一般都是阳面略大于阴面,这一现象在乌龟身上显得特别明显,背面比底盘宽,颜色也不同。这种朝向的层次差异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借鉴经络学说中三阴三阳的观点,分身体为三阴三阳,其延伸出来的肢体也同样有三阴三阳的分层,通过在腕踝部用作用电极的探测,两者的对应关系完全符合。

 

这样,综观身体的各处病症,不论体表或体内,其排列多有一定规律,即按阴阳面,也呈层次排列,也就是身体由前后中线分两侧,每一侧的阴阳面又可分内侧、两旁及外侧。由于身体在成长过程中呈纵向发展,因此,把身体的阴阳面分层排列简称纵区。各纵区用数字16编号,从身体前面起由前向后排列。这样,123区在前(阴)面;456区在后(阳)面。阳面的范围较阴面稍大,导致4区位于阴阳面交界处。躯体与肢体各区以纵的方式存在,其间并不交叉或曲折。

 

既然躯体与肢体各纵区相对应,当躯体某纵区内出现病症时,在腕踝部同一编号的纵区内给予刺激,即可引起身体的调整反应。这样,只要找到病症所在的区,就可按区在腕踝部选出同一编号的刺激点。通过对包含多种病症的250例病例的治疗观察,张心曙认为,该理论可初步适合临床应用。

 

至此,借助电刺激疗法探索出了腕踝部不同的刺激点,即在腕踝部的6个分区内分别确定6个放置作用电极的刺激点,用数字16编号,无作用电极固定在腕部的合谷和踝部的行间穴位上,编号为0。同时,又找到了“按区选点”的简便治疗规律,基本上达到了探索的目的。此时时间是1969年春。

 

张心曙为确定全身病症分区在腕踝部的对应关系,所费时间虽长达3年,但他利用了空隙时间,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做阶段性小结,在此过程中不断思索与提高,归纳出身体分区与腕踝部刺激点对应关系的初步模式,这是第一阶段最大的成就。但电休克机只有一架,一组电极只能用于对一个部位病症的治疗,若遇有多个症状时,就太费时了。

 


  1. 腕踝针创新探索的实践

    腕踝针创新探索的实践 腕踝针的理论具有创新性。腕踝针的皮下浅刺法对体表皮下组织层的刺激是其独特作用机制的核心。腕踝针通过少数几个固定作用点发挥止痛等效应,有别于传统针刺理论,简化了配穴的流程,方便推广应用。腕踝针操作时,要求不出现酸、麻、胀、...
    Date2024.03.25
    Read More
  2. 一种腕踝针人体模型

    一种腕踝针人体模型 腕踝针的特点是将人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用于疾病的症状定位,在腕和踝部与6个纵区相对应地设置有针刺点。腕踝针的优点是针刺部位只限在腕和踝,但是其治疗范围却遍及全身,对疼痛的疗效尤为显著。 传统纵区的分区方式为文字描述或者配有简...
    Date2024.03.25
    Read More
  3. 一种用于腕踝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假针刺对照方法

    一种用于腕踝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假针刺对照方法 腕踝针疗法进针时要求无痛,不要求酸麻胀重等得气感,患者容易接受,而且腕踝针应用面广,安全方便,简明易学。腕踝针对急性痛症的治疗具有优势。然而,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认为,由于腕踝...
    Date2024.03.25
    Read More
  4. 腕踝针的作用机制探讨 - 腕踝针止痛机制的生物力学观

    腕踝针的作用机制探讨 二、腕踝针止痛机制的生物力学观 腕踝针属于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发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针刺部位仅限于腕部和踝部,采用皮下浅刺法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尤其是各系统的痛症,以其操作简...
    Date2024.03.25
    Read More
  5. 腕踝针的作用机制探讨 - 神经反射调整观

    腕踝针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神经反射调整观 腕踝针将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在两侧腕和踝部6个纵区内各定1个针刺点,用数字1~6对区和点统一编号,是一种用毫针行皮下浅刺以治疗疾病的现代针刺疗法。 腕踝针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的针刺操作方法,免除了因针刺发生的...
    Date2024.03.25
    Read More
  6. 腕踝针皮下浅刺之依据

    腕踝针皮下浅刺之依据 腕踝针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最大的差别之处莫过于行皮下浅刺,且以不产生酸麻胀痛等针感为准度。《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充分说明得气的重要意义。现代针灸教材也强调,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
    Date2024.03.25
    Read More
  7. 腕踝针针刺点与一些特定穴的关系

    腕踝针针刺点与一些特定穴的关系 腕踝针的各针刺点不仅大致位于相应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而且与一些特定穴非常接近,因此在针刺时可以起到相应特定穴的治疗作用。 1.腕踝针针刺点与“经脉穴” 在现代的针灸教材中,很少看到“经脉穴”的名称,但在针灸发展史上,...
    Date2024.03.25
    Read More
  8. 腕踝针疗法与中医学传统经络理论

    腕踝针疗法与中医学传统经络理论 1. 腕踝针疗法中的身体分区与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相对应《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说明十二经脉,都是分属于皮肤各个部分的。十二经之气布散到体表,沿十二经脉的走向形成十二皮肤区域即为“十二皮部”。将十...
    Date2024.03.25
    Read More
  9. 腕踝针研究

    腕踝针研究 第一节 从经典中探寻腕踝针疗法之理论根源 腕踝针疗法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精神科专家张心曙在数十年医疗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无痛、疗效可靠的针刺疗法。初看此疗法,仿佛与传统针灸经络理论相合之处甚少,但仔细研究...
    Date2024.03.25
    Read More
  10. 腕踝针临床应用

    腕踝针临床应用 腕踝针是一种循着肢体纵轴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特色针灸疗法。其特点是将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腕和踝部6个纵区内各定1个针刺点,区与点都用同一数字编号,病在上半身者针腕部,在下半身者针踝部,根据病症所在的区...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1. 腕踝针-踝部针刺点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腕踝针踝部针刺点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1.针刺点下1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针刺点下1在靠跟腱内侧缘处。患者仰卧,足处于外展位置,术者用左手拇指端内侧缘由踝部中央向跟腱方向触摸,针刺点在触及跟腱内缘处。或术者将自己手的拇指指掌关节置于患者内踝上,拇指以45°角...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2. 腕踝针-腕部针针刺点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腕部针针刺点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一)腕部针刺点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1.针刺点上1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针刺点上1在腕部掌面,腕横纹上两横指,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患者掌心向上,术者用左手拇指端内侧缘摸到尺骨缘后,向掌心侧轻推,针刺点的...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3. 腕踝针操作方法

    腕踝针操作方法 一、腕踝针的针刺法 腕踝针采用皮下针刺法。要求针刺尽可能表浅,恰在真皮下。患者没有酸、麻、胀、重、痛等感觉,即不要求“得气”。 (一)器具准备 (1)腕踝针疗法使用的针具为针灸针(不锈钢毫针)。一般采用长25 mm,直径0.25mm的一次性不...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4. 腕踝针针刺点及其主治

    腕踝针针刺点及其主治 针刺点及其主治 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在腕踝部各区的中央,以肌腱和骨缘作定位标志,以数字1至6编号,与区同名。每一针刺点治疗名称相同的区的病症(图2-1-1~图2-1-3)。 针刺点(以下有时称“点”)即腕踝针的进针点,是指针尖刺入...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5. 腕踝针基本理论

    腕踝针基本理论 腕踝针的基本理论包括身体分区和针刺点(图2-1-1~图2-1-3)。 (1)身体分区:将身体两侧各划分为6个纵行区,用数字1至6编号,用于症状和体征的定位。 (2)针刺点: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用数字1至6编号,针刺时按症状和体征所在区选取编...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6. 腕踝针的传播、应用与推广

    腕踝针的传播、应用与推广 1974年,张心曙的腕踝针研究工作开始引起医院和学校领导的关注。1975年初,张心曙在门诊进行腕踝针治疗时,时任校长向进等校领导亲临察看,并询问了腕踝针的研究情况。在当年6月26日召开的学校科学大会上,张心曙以“腕踝针”为题作了...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7. 腕踝针针刺法的探索

    腕踝针针刺法的探索 1972年2月,张心曙恢复了工作,并开始继续探索腕踝针疗法,但此时已没有了电体克机,不能再用电刺激疗法进行研究,由此不得已开始应用针灸针继续进行研究。这对于张心曙来说,也是一次转折性的机遇,并在逆境中得以创新! 针的直径比电极小...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8. 腕踝针的创立与发展

    腕踝针的创立与发展 腕踝针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以下简称“长海医院”)张心曙(1923—2014)于1966年至1975年,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病症经验基础上,受经络学说、传统针刺法、耳针疗法的启发,结合人体胚胎发育的生物进化过程和神经反射调整...
    Date2024.03.24
    Read More
  19. 腕踝针的特点和优点

    腕踝针的特点和优点 腕踝针,又称腕踝针疗法,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方向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特色针刺疗法。 一、特点 1.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 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或称区),由前向后排列,用数字1~6编号,用于疾病的症状定 位。 2...
    Date2024.03.24
    Read More
  20. 腕踝针内容提要

    腕踝针内容提要 腕踝针是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心曙教授首创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该疗法应用范围广泛、安全方便、简明易学。该疗法的特点是将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在腕和踝各定6个针刺点,区与点都用同一数字编号,应用该针刺疗法时,根据病症表现...
    Date2024.03.24
    Read More
Board Pagination Prev 1 Nex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