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enu

SCROLL TO TOP

BIBLIOTECA GENIO

La diferencia entre animales y humanos son las letras.
Los libros dan a las personas inteligencia y habilidades infinitas.

wen
Leídos 6 Comentario 0

腹针针刺方法

 

 

针图2.jpg

 

 

刺方法

1刺手法

进针时应、血管,根据方的要求,按照刺。

 

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快速皮下。

刺深度:皮下;中刺脂肪;深刺

 

2)行

慢捻不提1-2

慢提1-2

 

3)出

30后出,出针时按照进针顺慢捻

 

针刺手法;

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慢的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內脏。施术时一般采用三部法,即喉气,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停留3-5分钟谓之喉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谓之催气;留针30分钟起针。

    腹针的补泻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一般慢性病采用补法,多施以灸法,灸的时候由上而下对每一个针刺穴位温灸,也可以艾灸条置于神阙穴,以壮元阳,温经络,使腹针的疗效得以提高。

 

常用的针刺法;

三角针刺法;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离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法。使用局限性疾病。如膝关节炎,局部关节炎疼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则由患处病部位的大小以定远近。

三星针刺法;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离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法。使用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则由患处病部位的长短而定。

梅花针刺法;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各距离3-5分各刺一针,共5针使针体形成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法。使用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也可在三星针刺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度得到增加。

天部,人部,地部针刺法;

腹针时将进针深区分为天、地、人三部。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

在腹针治疗前首先应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是否触痛。然后对准备施治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触压、对每一个部位的肌紧张、压痛、痞块、积结都应进行仔细的甄别,了解上述症状的出现是否与治疗的疾病相关,然后进行治疗。有时腹部的一些反应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对针灸的处方进行调整.而且对一些被忽略的疾病也能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从而使疾病的诊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腹针施术时,应根据病人的胖瘦,脂肪的浮薄,病程的长短,病气的深浅,疾病的虚实等几个方面来选择针具的长短、进针的深浅及手法的补泻。

 

1、针具的选择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时通常采用每一个病人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一般而言,体型较高大或胖短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较厚,太短的针有时达不到施治的深度,一般选用6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而中度肥胖及普通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层适中,一般采用5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削瘦体型的人,腹壁的脂肪很薄,较易刺穿腹壁层.一般采用更短-些的如40毫米长度的针具治疗。这样,不仅可施术时针具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在进针时减少病人的痛苫及使进针的深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2、进针的深度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而且便于施术。由于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影响的外周系统亦有明显的不同,往往同样的一组穴位可以依据进针的深浅不同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故腹针时将进针深区分为天、地、人三部。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病.针刺天部(即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里的病。针刺人部(即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病针刺地部(即深刺)。但是,在运用时也有例外,如腰部的疼痛,虽病程短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

 

3、针刺的手法腹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予计的深度时,-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施术时一般采用三部法,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停留3-5分钟谓之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谓之催气;留针30分钟起针。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因腹针的适应证以慢性病为多,而慢性病又久病则虚,故腹针时补多泻少。施补法时除采用手法外,多施以灸法,灸时可由上而下地对每个针刺的穴位温灸,也可以艾灸架置于神阙穴,以壮元阳、温经络、使腹针的疗效得以提高。

 

4、常用的针刺法腹针时,常可在针刺后使疾病的症状很快缓解,且症状的缓解与某一主穴有确凿的相关性时可在该穴的基础上拓展施用三角针、三星法、梅花刺等不同的针刺法,以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这样,不仅可使腹部的穴位大大增加而又便于记忆,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a. 三角针 三角针是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疼痛、局部关节疼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则由患病部位的大小以定远近。

b. 三星法 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等。针与针之间的距离由患病部位的长短而定。

c. 梅花刺 梅花刺是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一针,共5针使针体形成梅花的图案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也可在三星法疗效不佳时采用,使治疗的强度得到增加。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针刺法的使用前题是以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主穴为核心进行运用,因此,处方中相对特效穴的筛选正确有否直接影响到疗效,而选用那-种针刺法则依据病位的大小。疾病的程度与病程的长短。同时,针刺的方法亦可变通,如加-针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便无需再刺,如三角针后尚不满意亦可再针一针以观后效。

 

总之,既不可已建功而凑其数又不可功未成而草收兵,应以临床的治疗需要而适当掌握。腹针的常用处方处方,是一种药物或穴位的组合,它具有相对的针对性。每一种疾病都有大致相同的几种处方,以适应临证时的相对个体差。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腹针适应证较广的常用处方,这样为临证施治时的选穴辨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处方的应用虽有-定的规定,但在临床上又可灵活加减,使之与传统的中医理论更为贴近。

本节把几种的常用的处方介绍如下:

1、天地针的组成及适应证天地针是一组腹针的常用方,由中脘、关元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故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

2、引气归元的组成及适应证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4穴组成。方中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兼有主肺气肃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因此,四穴含?;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

3、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的组成及适应证腹四关由:滑肉门脐上1-2外陵左右脐下1-24个穴位组成。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患,外陵位于神阙之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患 。该4穴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

 

临床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与引气归元或天地针合用时,兼有通腑之妙。调脾气由左右两个大横穴脐中4组成。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文献记载以治大风逆气、四肢不举、多寒、善悲为主。但近年来大横穴的临床应用除用于驱虫外,其他报道甚鲜。根据作者的多年经验认为大横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故常与腹四关合用治疗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等症。风湿点是作者的经验穴,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的外5分、上5分;下风湿点位于外陵穴的外5分下5分。风湿点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与大横合用可祛风滑利关节、消肿痛开淤血。治疗肩、肘疾病时可仅用上风湿点,治疗下肢疾病时,也可仅配下风湿点。

 

常见病症的腹针治疗中医以整体现念、辨证施治为两大基本特色。因此,临症时必须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较详的了解。可能来诊的病人不仅仅是一种病,也可能病人对症状的描述仅仅是-些表象。故而必须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检查后,在明确诊断的前题下才能确定对病人数种疾病或一种疾病的数种症状的治疗顺序产生辩证施治的方法。所以腹针提出了'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妥否,尔后操术勿燥,依情再做加减'的主张。强调辨证施治必须建立在诊断的基础上,而这里我们所讲的诊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其次是中医对诊断的进一步证候分型,即所谓的先辨病,后辨证。古人云:'一针,二灸,三服药'说明针灸治病时速度最快捷,应当做为治疗方法的首选。临床上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具的种类五花八门,而任何的一种针灸方法都有其独到的地方,都可能对某些病种有独特的疗效。而任何的一种针法都可能有相对的适应证,因此,掌握多种疗法才能在临症时根据病情的不同需求或不同阶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这样才是对针灸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针灸学科的发展纳入健康的轨道。

 

腹针治疗慢性病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除对适应证的筛选外,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诊断明确之后,选择对症的处方很重要。而每种疾病的处方只是从临床应用中反复提纯出来的具有共性特点的穴位组合,只要对症从理论上讲应当有效,但是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合理的辨证才能取得较佳的效果。正确的处方确定之后,能否对穴位进行准确的定位,便是影响疗效的又一因素,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与穴位的位置相关。例如我们说足三里可以影响胃的蠕动时。所讲的是足三里的位置是一个已知的定位点而不是一个任意点。如果不能按标准的取穴方法去取穴或取的穴位与定位相差甚远,那么很难讲是否对胃的蠕动有影响。二十多年的研究中发现腹穴的定位必须准确.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取穴时必须反复地度量。腹针治疗常见病(转载) 第13楼腹针治疗常见病症腹针治疗常见病症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 鼻针注意事项

    鼻针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一般采用卧位,以防晕针。 2. 施针前须严格消毒。如针刺局部有疤痕应避开,以免引起出血或疼痛。 3. 鼻部皮肤肌肉较薄,选用针具不宜过长,针刺进皮后,不宜直刺深入,以免针身歪斜引起疼痛, 同时应避免进针过深和强刺激手法。 4. ...
    Date2024.02.21 Category :Acupuntura Nasal
    Read More
  2. 鼻针操作方法

    鼻针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 一般针刺法用30~32号1.6cm(0.5寸)不锈钢针, 一般采用斜刺或透针,约刺入2~5mm即可。鼻部常规消毒后,按穴位所在部位皮肤的厚薄,分别采用斜刺或横刺,以轻缓手法捻转刺入穴位,捻转要轻,待患者有酸、麻、胀、痛、流泪、打喷嚏...
    Date2024.02.21 Category :Acupuntura Nasal
    Read More
  3. 鼻针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鼻针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鼻针穴位多以人体脏腑器官命名,故每一个穴位均可主治相应脏腑器官的疾患。如脾穴、胃穴、消化三角可治消化系统疾患;肝穴、胆穴可治肝胆疾患;眩晕可取肾穴;血压高可取高血压上、下点等。 1. 根据受病的脏腑器官...
    Date2024.02.21 Category :Acupuntura Nasal
    Read More
  4. 鼻针疗法穴位分布

    鼻针疗法穴位分布 鼻针穴位分布 先在鼻部划出3条标定钱。第一条钱,即鼻正中线,起于前额正中,止于鼻尖;第二条线起于目内眦下,紧靠鼻梁骨两侧,止于鼻翼下端尽处;第三条线,起于眉内侧端沿第二条线外方3~5mm处至鼻翼尽处。 面中线起于前额正中,止于水沟...
    Date2024.02.21 Category :Acupuntura Nasal
    Read More
  5. 鼻针疗法

    鼻针疗法 鼻针疗法是针刺疗法之一。该疗法认为鼻与脏腑经络有密切联系。指在鼻部范围内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全身多种疾病的方法。它形成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是我国中医针灸工作者在研究、开展耳针疗法的过程中,以祖国医学对鼻部与脏腑及全身关系的...
    Date2024.02.21 Category :Acupuntura Nasal
    Read More
  6. 鼻针穴位图

    鼻针穴位图
    Date2024.02.21 Category :Acupuntura Nasal
    Read More
  7. 腹针常用处方

    腹针常用处方 1、头痛: 处 方:1中脘M、 2,阴都S 或 中脘梅花针法,阴都三星针法。 辩证加减: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 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双)。 瘀血头痛: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病例;高烧,感冒头疼,右侧头顶疼痛剧烈。 针刺;凤...
    Date2024.02.21 Category :Terapia de Acupuntura Abdominal
    Read More
  8. 腹针疗法常用穴位

    腹针疗法常用穴位 腹针常用穴位; 1 中脘;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 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种疾病...
    Date2024.02.21 Category :Terapia de Acupuntura Abdominal
    Read More
  9. 腹针注意事项

    腹针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 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的...
    Date2024.02.21 Category :Terapia de Acupuntura Abdominal
    Read More
  10. 腹针针刺方法

    腹针针刺方法 腹针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 ① 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② ...
    Date2024.02.21 Category :Terapia de Acupuntura Abdominal
    Read More
  11. 腹针取穴方法

    腹针取穴方法 腹针的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
    Date2024.02.20 Category :Terapia de Acupuntura Abdominal
    Read More
  12.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原理: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
    Date2024.02.20 Category :Terapia de Acupuntura Abdominal
    Read More
  13. 腹针疗法穴位图

    腹针疗法穴位图
    Date2024.02.20 Category :Terapia de Acupuntura Abdominal
    Read More
Board Pagination Prev 1 Next
/ 1